《印缅之征战》序

作者:陈永新 神交已久、尚未谋面的《世界华人周刊》张辉社长嘱我为中国远征军军官日记《印缅之征战》再版作序,心下…

作者:陈永新

神交已久、尚未谋面的《世界华人周刊》张辉社长嘱我为中国远征军军官日记《印缅之征战》再版作序,心下十分惶恐,初时一再推辞。觉得一是自己也尚未正式出版过书籍,更从未为他人作序,人微言轻,何德何能敢为他人作序?二是该书稿我此前已从其他微信群里断断续续看过相关内容,觉得作者文武全才,笔力雄健,两次入缅作战,兵败野人山之惨不忍睹,缅北大反攻之横扫千军已详尽呈现,加之忠良之后、其孙女罗莹之序饱含深情、字字珠玑,我再作序,似有蛇足之嫌。

三月,张社长专程到访远征大酒店,当面恳呈写序要求,我觉得所托甚重,已无法推辞,就当是为飘荡在缅甸野人山莽莽原始丛林上空的五万多中国远征军招忠魂吧!

中国远征军两次入缅作战,第一次远征,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跨出国门征战,由于天时地利、指挥协调和武器装备等种种原因铩羽而归,五万多远征军官兵命丧野人山,至今尸骨无归、忠魂无寄。两年以后,重振旗鼓的中国驻印军以孙立人新一军和廖耀湘新六军为绝对主力,一路攻城掠地、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缅北,彻底歼灭缅甸境内日寇,重新打通抗战输血管滇缅公路、中印公路,与重建后肃清滇西境内的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于与云南畹町一江之隔的缅甸芒友,谱写了中国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胜利篇章。

作者罗古,作为亲历该两次入缅作战的中层军官,痛彻经历了野人山大溃败的惨绝人寰,也饱尝了缅北手刃日寇的酣畅淋漓。弥足珍贵的是:百战余生的间隙,他竟以手中钢笔和日记本,纤毫毕现地记录了战场上的种种壮烈场景和野人山九死一生的惨状,为我们后代详尽知晓当年战火硝烟中的境况提供了无法替代的宝贵记载。

遗憾的是:此后不久的几年中,主人公被历史的潮流裹挟着抛进了蒙冤受屈的深渊,最后郁郁而终。

时代,对于当年这样一个赴汤蹈火、为国尽忠的英勇群体的亏欠,永远无法弥补!每念至此,积郁难平,久久无法释怀!

所幸的是:历史的尘埃正在渐渐抹去,1945年廖耀湘将军为此书初版时所题“先烈之血、民族之光”之词仍是字字千钧,金光闪闪,仍如黄钟大吕在耳边回响。

感谢注册于加拿大、运营于美国,在海外华人中具有较大影响的《世界华人周刊》的鼎力支持,在八十年后再版此书,使尘封已久的历史再度熠熠生辉。

谨以本人应北京黄埔同学会所托,为本书作者之军中袍泽、同为新六军的营长、1945年9月9日南京中央军校礼堂中国战区日寇投降仪式警卫营长赵振英少校所题挽联,献给所有中国远征军、中国驻印军的神勇官兵们并为本序作结:

远征赴印缅少年英豪黄沙百战作干城

班师归金陵神勇少校威震八方争荣光

《寻找飘荡的忠魂》文章作者 、同名专题片及续集《重返缅甸战场》纪录片 总策划、制片人、主持人陈永新

二O二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附:

 《印缅之征战》作者简介

罗楚书(1908~1955),字干,号木可,湖南省茶陵县下东乡儒仕坪村人。曾任南京国史编译馆书记、干事、湖南省抗日自卫团督练员、茶陵县党部《民报》主笔、县政府秘书等职。1939年6月入西南游击干部训练班。1940年年毕业后,先后任少校科员、中校团指导员、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2年3月,罗楚书随廖耀湘部入缅对日作战,经历了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过野人山,印度整训,大反攻直至抗战胜利,以罗古为笔名著有”印缅之征战”一书。1946~1948年,先后任辽阳市长、铁岭县长、第九兵团司令部少将政工处长。1949年7月任茶陵县长。同年8月投诚起义。后被送入中南军政大学学习。1952年被判刑,1955年在服刑期病故。1983年9月改判,认定为“起义人员”,予以平反。

作者照片如下:

《印缅之征战》简介

这是一本以日记为主要体裁的、真实地记录了为了抗日而远征进入缅甸和印度与日军作战、并最终取得伟大胜利的作品。作者罗楚书一直有个记日记的习惯,远征途中也从未间断,正如作者在序言里写的:“我身无长物,唯一一本日记簿、一瓶墨水儿和一支七七事变后自京返湘经过武汉时花国币两元五角所买得的水笔。我每天背着他们,爬涉千山万水,记着一些血痕泪影,从没有一天间断过。纵然是雨、是饿、是病,我仍会抖颤着手记着写着。我可并没有想到今天要把它公诸于世。我那时只是持续着我写日记的习惯,而不愿因环境的恶劣与艰险而打断了它”、“我知道内容是十分粗疏的,却不愿意加以润饰。因为这是个人毕生不能忘记的一件经历,一修饰起来,便失去了它的真实性。这个真实性又正是时代背景与历史意义所需要保留的呢”。作者于蚂蟥遍地的野人山,用防水油布包裹的钢笔,完成了中国远征军最完整的战地日记。

作者亲历了1942-1945年入缅印对日作战的整个过程,其战地日记以惊人细节记录下人类战争史上最悲壮的行军,作品主要包含三部分:“缅南的苦斗”、“野人山历险记”和“缅北的胜利”,详细记录了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向缅北大撤退、穿越野人山以及二次由印度入缅反攻,直至终于取得了反攻作战的伟大胜利全过程。有“胡康河谷之战”、“孟拱河谷之战”、“瑞丽河谷之战”等重大战役的记录,有“野人历险记”种种艰辛的描写,也有沿途当地风土人情的描述,还有作者亲身经历的珍闻趣闻,更有战友之间兄弟般的深厚情义、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军人战斗力和牺牲精神的自豪。

作者的这本远征入缅作战日记后来经廖耀湘将军、李涛将军等人鼓励,于1945年11月10日以罗古为笔名、以《印缅之征战》为书名刊印出版,激励了全国、全军将士抗日的信心。廖耀湘将军为该书题字:“先烈之血,民族之光。”,李涛将军为该书写了代序《第一次入缅参战之回忆》。

远征军远赴印缅抗日作战,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值得所有的中国人记住的一段历史!正如书里李涛将军代序里所写的:“那是庄严伟大的战斗”、“其中艰苦奋斗之经过,震动中外,实开历史上未有之奇迹”。

这本《印缅之征战》语言朴实,是我国抗战时期首次境外征战的最真实的记录。八十载光阴流转,这部跨越战火留存至今的日记,早已超越个人记忆的范畴。它是民族抗争的史诗,是历史真相的载体,更是今人回望那段峥嵘岁月时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

重刊此书,不仅为铭记先烈之功,亦为传承那份穿越时空的赤子之心。

该书片段如下:

关于作者: 香港早报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