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幸福产业发展迅速
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产业被称为“幸福产业”,关系着人民的福祉。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近10年来,中国幸福产业加速发展,相关产业服务消费不断提升质量。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中国从2012年的0.699跃到2020年的0.761,从“中人类发展指数国”发展为“高人类发展指数国”。
在“数字+文化”协同发展的引领下,文化领域出现了许多新兴业态,博物馆文创产品备受青睐,新文创成为消费的新亮点。 国家统计局相关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4945亿元,占GDP比重为4.4%,比2014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其中,文化服务业增加值28874亿元,占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4.2%,比2014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云看展”、网络直播、网络直播、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迅速崛起; 自驾游、露营游、冰雪游、康养游、海洋游等引领休闲度假新潮流,文化创意、非遗工坊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深入推进。
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在运动中感到幸福。 打球、登山、露营……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很多人选择了丰富多彩的体育赛事。 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产值27372亿元,增加值10735亿元,其中体育服务业总产值14136亿元,增加值7374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8.7%。 2013—2021年,规模以上体育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8.4%; 2021年底,全国体育场地达到39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平方米。
10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增加了老百姓的幸福感——
教育文化事业更加繁荣。 2021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为95.4%和91.4%,比2012年提高3.6和6.4个百分点。 2021年末,中国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分别达到3215个、5772个,比2012年末增加139个、2703个。
建设健康的中国正在稳步推进。 2021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分别为103万人、945万人、1124万人,分别比2012年底增加8万人、372万人、457万人,全国基本医疗保险超过13亿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 福建省支持老年人食堂建设,加大公共设施老旧改造力度等,为老年人解决“吃饭难”“出行难”等养老难点问题。 针对老年、功能障碍、独居、空巢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问题,补齐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等短板……10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近300亿元,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1年底,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34万,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一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基本全覆盖。 农村养老服务滞后的短板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部覆盖,互助养老服务设施从无到有,达到13万多家,为农村老人提供娱乐、饮食、慢性病管理等服务; 2021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超过10亿人。
幸福产业加速发展,老有所养、幼有所学、教有所医……十八大以来,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描绘出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