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经济新方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 )。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 地处县域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部点,对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近日,工信部印发《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办法》 )明确了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方向和认定标准,“十二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将有200个左右的班级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特”在哪里? 如何重点支持和培育?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
为什么会被定位为“县域”?
呈现“一县一业”发展态势,县域产业集群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据《办法》介绍,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位于县级区划范围内,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集群为什么位于县域?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 据统计,中国县域经济GDP占全国近4成,县域户籍人数超过全国总人口的60%。
2015年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各地因地制宜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工业集中区、块状经济等制定专项政策,呈现“一县一业”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近三成专家将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到县域产业集群,县域产业集群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应当看到,发展态势良好,但集群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10个省、50多个县域集群、近千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仍存在以下问题——
位置模糊,缺乏协同。 (部个百分点集群主导产业定位不够,优势特色不足。 此外,由于协同创新平台尚不健全、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许多集群仍然表现为“不聚成群”。
资源不足,服务落后。 目前,县域产业集群提供的服务与企业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的短缺限制了集群数字化管理水平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的提高。
“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可以更好下沉高水平服务资源,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弥补中小企业小而散的先天劣势。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将促进各类产业资源快速流动,扩大产业合作效应,将集群纳入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体系,是产业链重要环节,“卡”“集群“特”在哪里
明确一个主导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集聚创新要素
特色是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动力。 那么,这样的集群“特”在哪里?
“特”表现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化。 《办法》指出,中小企业集群要明确主导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基础。 一些地区搞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等做法,都是立足当地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进行差异化定位,引导中小企业在主导产业深耕细作,不断提高集群专业化配套能力,推动产业基础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
“特”体现在主导产业的优势上。 按照《办法》要求,中小企业集群要围绕主导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加强协同创新,完善创新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提高产业合作水平,践行绿色制造,形成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价值链高端
近年来,各地立足区位特征、资源存量、产业基础和产业结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河北省临西,轴承产业集群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实现机床轴承、陶瓷轴承等中高档产品突破,产品出口东南亚、欧美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河南叶县,依托大型企业平煤神马集团成立尼龙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有力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选定,将推动我国中小企业专业化新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要聚焦营造中小企业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的专业化合作能力”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效果显著,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较强的协同创新能力,数字化转型效应初露端倪,具有较高的绿色化发展水平,积极参与产业开放合作等多方面进行具体遴选和认定。
认定后如何培养
地方出台专项扶持政策,集聚市场化服务资源,形成发展新模式
认定是手段,培养才是重要的。 据《办法》介绍,“十二五”期间,全国将认定200个左右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认证工作完成后,如何支持和促进集群的发展和培养?
“政府引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多措并举培育集群发展。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贯彻,地方立足工作实际统筹规划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布局,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加大财政、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对集群发展的扶持力度。 另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集聚市场化服务资源,通过机制创新形成多种共建、联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集群发展新模式。“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生存发展的根本在于产业,没有产业就没有集群,没有专业强产业就没有优秀强集群。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杨建军表示,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要精准定位集群主导产业,提升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推进产业数字化升级,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要畅通集群内外部合作网络,持续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不断提升集群产业竞争力。
为了防止部分地区在集群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发展和趋同现象,《办法》也进行相应的规范要求和引导,引导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健康可持续发展。
《办法》规定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制定三年发展规划,作为认定的基本条件,有效调整集群的产业发展方向。 杨建军分析,集群要结合产业发展形势和自身发展基础,明确发展目标,采取定制、有效的工作措施,综合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成为各有千秋、模式各异的行业标杆
另外,《办法》提出了建立集群动态管理和跟踪监控机制的要求。 据介绍,下一步工信部将组织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通过建立当地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动态监测工作机制、开展集群诊断、编制发布案例集等方式推进先进培养工作经验共享,进行集群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