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序做好CO2排放高峰、碳中和工作,近日,《北京市碳达峰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正式上线印发。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由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任务措施部分组成。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绿色北京建设,深化落实首都功能定位,率先树立减量发展理念,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持续优化产业结构。 经过多年努力,北京节能低碳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2年分别累计下降48%和38%,碳效益、能效始终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佳水平,cocod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在《实施方案》基础上,北京市将出台《双碳》背景下推进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实施方案、建筑、交通领域实施方案、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引领行动实施方案、再造研究制定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方案等30项专项政策,形成北京市碳排放高峰“一千个碳中和”
关注1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的比重超过14.4%
北京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实施方案》立足北京实际,落实《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十大CO2排放高峰行动”任务要求,围绕“效率引领、科技支撑、机制创新”三个方面,我国
同时,聚焦“十二五”和“十二五”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关键期,提出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目标
具体而言,根据《实施方案》,“十二五”期间,北京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继续保持省级区域最优水平,具有首都特征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CO2排放高峰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14.4%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将确保国家目标的实现。
“十五”期间,北京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明显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确保国家实现目标,按期实现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高峰目标。
关注2
28项任务措施支持实现CO2排放高峰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了7个方面28项任务措施。
在深化城市功能定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加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 构建差异化绿色低碳发展格局,中心城区必须持续疏解非首都功能,注重低碳化推进城市更新。 平原新城要加强低碳技术示范应用,探索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调控,实现低碳发展转型升级。 生态涵养区要以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为抓手,探索碳排放高峰、碳中和路径。 北京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张家湾、宋庄、台湖等特色小镇建设绿色低碳样板,实现公共建筑光伏应用全覆盖。
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绿色低碳经济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加强低碳技术创新。 推进能源领域国家实验室建设,开展CO2排放高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行动,开展新能源利用、智能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系统、氢能、能源储运、碳汇充分发挥“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在智慧低碳能源供应、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方面逐步形成完善的技术支撑能力,将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心。
在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实施方案》提出严格控制化石能源利用规模。 按照“节能、净化煤炭、降气、降油”总体思路,实现化石能源消费总量逐步下降。 加强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建设。
在推进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提高生态碳汇能力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 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公交、旅游租赁、环卫等公共领域的汽车基本实现电动化。 到2030年,力争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交通比重达到40%以上,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重达到78%。
同时,要增强生态碳汇能力。 研究建立适合当地生态系统的高碳、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树种库。 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森林蓄积量达到3450万立方米。 “十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加强沼气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监测统计和排放控制,开展示范工程建设。在加强改革创新,健全法规政策标准保障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着力构建低碳法规标准体系。 推动在气候变化、可再生能源利用、建筑绿色发展等方面适应地方性法规的修改。 积极推进CO2排放高峰、碳中和,先行示范。 开展低碳学校、低碳社区、低碳建筑创建活动。
在创新区域低碳合作机制、合作推进CO2排放高峰、碳中和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弘扬冬奥会碳中和遗产,持续推进北京市大型活动可持续管理标准和体系建设。 推进京津冀能源低碳转型。 大力开发区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绿色氢资源。 推进京津冀规模化、合作化布局氢能产业,打造氢能产业集群。
在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实施保障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要率先探索从控制能耗向控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转变,将碳排放高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纳入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
声音
《实施方案》的发布,一方面向国际社会发出“北京之声”,增强了国际低碳转型的信心和行动热情,体现了大国首都的责任。 另一方面,这也是北京对全球绿色复苏的积极推动,大力发展先进深度脱碳技术,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潮流,积极打造北京低碳核心竞争力。